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
??在宣紙技藝傳承與發展中,涇縣小嶺曹氏一族的貢獻很大,其傳承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。據乾隆年間重修的《涇縣小嶺曹氏宗譜》載:曹氏于“宋仁宗寶元元年(1038 ),由太平涇陽東山下文樓沖,遷于南陵綠嶺虬川,為虬川派。鐘生元行……元生六郎,六郎生細七,細七生逸,逸生念四,念四生百十一,百十一生子二,長大一居虬川,次大三遷涇縣小嶺,為吾小嶺始祖”。又說:“涇,山邑也,……邑西二十里曰小嶺,曹氏居焉。曹為吾望族,其源自太平再遷至小嶺,生齒繁多,分徙十三宅,然田地稀少,無可耕種,以蔡倫術為業,故誦讀之外,經商者多,人物富庶,宛若通都大邑”。
??有人根據這一線索,認為涇縣小嶺曹氏是宣紙的發明者。這是一種誤傳,主要原因如下:一是“宣紙”一詞在唐代就開始出現,有《歷代名畫記》為證,而曹氏從元代才遷至涇縣小嶺,見此地田地稀少才逐漸從事造紙業的,時間不吻合;二是據留存至今最早的明代嘉靖《涇縣志》上記載,每年貢紙范圍在涇縣的“宣陽都”,宣陽都在涇縣東部,而涇縣小嶺在涇縣西部,方向不對;三是最早頌詠宣紙的《羅紋紙賦》(清初康熙進士儲在文作)上明確提到“漕溪之工致”,隨提到小嶺制紙,但最好的紙出在漕溪,與嘉靖版《涇縣志》所說貢紙范圍吻合,當時的小嶺造紙地位尚未彰顯。這三條理由足以否定小嶺曹氏是宣紙的發明者,也由此說明小嶺曹氏遷徙到涇縣是延續了涇縣的制紙業。但縱觀宣紙的發展史,小嶺曹氏在宣紙傳承中依然功不可沒。
??那么,涇縣小嶺曹氏一族對宣紙的貢獻體現在什么地方。根據史料分析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。
??1、保持了宣紙傳承的連續性
??在前幾講中談到太平軍在涇縣及老徽州地區鏖戰11年之久,即:清咸豐四年(1854年)至同治三年(1864年)。清軍與太平軍在拉鋸戰中,戰火禍及涇縣涇縣東部及老徽州地區,導致十戶九空,有的村里滅絕,部分家族消亡,地方歷史出現了嚴重斷層。涇縣西部的小嶺等地也受到戰爭影響,相比東部地區要好得多,至少家族可以延續,家族文化盡管出現斷層,根據幸存者追述可以彌合。在東部宣陽都宣紙制作斷代后,小嶺曹氏盡管受到戰爭影響也非常大,但宣紙傳承仍然在延續,以至于在同(治)光(緒)后迅速發展壯大,在小嶺一隅無法容納的情況下,尋宣紙制作遺址的宣陽都發展技藝,保持了宣紙技藝傳承的連續性。
??2、技藝不斷提高保證了宣紙質量
??宣紙是造紙術流傳到皖南注入地方元素后誕生的,涇縣歷代造紙人不斷在原技藝基礎上不斷改進,對紙的質量不斷嚴格要求中誕生了宣紙。盡管在清代同(治)光(緒)以前,宣紙地位已經彰顯,但如果宣紙技藝停滯不前,其影響也難以在后續的傳承中擴大。同光以后,小嶺曹氏成為宣紙生產主流,一直維持到新中國成立后。期間,曹氏一族不僅傳承了宣紙技藝,而且不斷賦予宣紙技藝以新意,使宣紙技藝不斷精細,品質不斷提高,成為當之無愧的名品。
??3、勇于推廣提高了宣紙的美譽度
??宣紙制作技藝自從掌握在曹氏一族后,由于在外有經商者,在家有技藝操作者,產銷信息溝通也較為便捷,便在信息互通中,使其技藝不斷精進,各種花色品種也在技藝精進不斷增多。隨著國際交流的深入,宣紙在各類國際展會中獲獎進一步增強了美譽度。如:
??1908年,宣紙在上海商品陳列比賽大會上榮獲第一名。
??1910年,“白鹿”牌宣紙在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上榮獲“最優等文憑獎”。
??1910年,涇縣“鴻記”宣紙在南洋國際第一次勸業會上獲“超等文憑獎”。
??1915年,“桃記”宣紙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獲金獎。
??1926年,“汪六吉”牌宣紙、曹興泰宣紙在美國費城舉辦的世博會上獲金獎。
??以上三點足以說明小嶺曹氏在宣紙技藝傳承中的貢獻是無法替代的。